首页 甘肃 国内 国际 视频 体育 娱乐 时评 军事 女性 论坛  
 
新闻热线:0931-8151739  投稿邮箱:mrgst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走出中国内陆河流域治理新路

2011-02-21 09:46来源:武威日报 陈俊 连振祥

  武威日报讯 在干涸了51年后,2010年,青土湖终于有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作为石羊河的尾闾,青土湖重现碧波,是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效果之一。

  从2006年开始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过整个“十一五”的努力后,2010年基本完成了近期治理目标。在治理过程中,甘肃省和武威市将流域治理既作为生态工程,更作为民生工程来实施,将治理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既实现了生态好转,又实现了农民增收,为我国内陆河流域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水权改革让水资源不再滥用

  由于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72%,消耗量远大于水资源总量,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完全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成为我国内陆河中水资源矛盾极为突出的河流之一,下游的民勤湖区成为我国四个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7年12月,国家制订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投资47.49亿元,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对石羊河流域实施重点治理,2010年是近期治理目标的完成年。

  “就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来看,节水是关键。”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最主要的是做好水资源的管理、节水措施的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记者了解到,在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过程中,武威市首先从管水做起,全面实行水权改革。

  2007年,武威市开始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先定总量,后定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的比例,再将农业用水层层分配到户,颁发水权证书,农户凭水权证到用水者协会购买水票浇地。

  为了管好地下水,武威市在关井的同时,推行“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的管理办法,用水户持地下水水票,向供电部门申请供电,再提取地下水,村民所购水票上的电量指标用完后,自动停水。

  “过去农田亩用水都在700立方米左右。”凉州区怀安乡驿城村村主任王维元说,“现在有了水权,亩用水减少了一半以上。”

  采访中,当地的干部群众认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影响最深远的,是完成了初始水权分配改革,千百年来习惯于大水漫灌的农民首次有了水权概念。对一个农业市来说,以水权制度改革统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武威“三农”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于节水富有成效,2010年,武威市水资源配置总量16.12亿立方米,比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7.14亿立方米,减幅达30.7%。保农增收“硬任务”确保治理“硬指标”

  减了水,减了地,农民还要增收。记者了解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将治理硬指标与农民增收硬任务结合起来,从2007年开始,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

  武威市从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做起,首先解决农民建棚的投入问题。“建一个55米长的大棚,至少需要投资5万元。”民勤县薛百乡张麻村村民赵多成说,“现在是政府每棚补贴1.5万元,其余的资金以项目补助资金作为担保金来贷款,建棚资金就解决了。”

  记者在凉州区看到,农户抢着建大棚。“已经没有成片的土地建大棚了,只能在棚间见缝插针建一些小型拱形棚。”发放镇党委书记唐永祯说。

  政府的技术服务同时也到位了。“从育苗到定植,都有农技人员无偿提供服务。”发放镇双桥村村支书齐福生说。凉州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韩梅介绍,农技部门每年都要对不同作物的生产效益等进行对比,以引导农户种植高效作物。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任琦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3
1
5
 

相关新闻

  • 甘肃
  • 社会
  • 政务
  • 通讯员
  • 文娱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阅读推荐

论坛热帖

原创视频

原创热点

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线增至10条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日前兰州海关完成兰州至芽庄直飞国际航线首航监管工作,这是兰州第二条直飞芽庄的国际航班。至此,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国际航线增至10条。....全文

专题策划

热门图片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舆情业务 | 托管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20047 ICP备案号: 陇ICP备0500034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