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三版

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2019/11/06/ 18:53 来源:武威日报

  花寨村里种花人

邵氏生态农业产业园工人在花棚内采摘金丝皇菊。

  本报记者杨鹏元 通讯员高素云

  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在凉州区中坝镇花寨村六组邵氏生态农业产业园的30多座拱形温室内却是温暖如春,朵朵金丝皇菊在枝头绽放,散发出阵阵花香。

  邵生学和助手李雪婷正忙着对收花工人们进行采花培训,从选取花冠、采摘手法到花冠放置都亲自示范。他捧着几朵刚采收的鲜花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今年的金丝皇菊试种非常成功,市场价格也特别好,现在正抓紧时间采收、烘干,之后还要进行精细化包装,再直接发往安徽的定单企业。”

  邵生学是个80后,性格开朗、头脑灵活,年纪虽轻却是一位资深的“实干家”。2013年他便开始自主创业,先后创办成立了凉州区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武威昶九粮油有限公司、甘肃昶九伟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涉足的领域虽多,但他一直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作为立足之本,各项产业都做得红红火火,推出的“邵东家”纯天然品牌食用油为凉州消费者所熟知。2017年底,邵生学巧借市、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建成了集休闲、种植、养殖、旅游等于一体的甘肃邵氏生态农业产业园。

  “在产业园的作物种植上,我选择既有生态性、观赏性,又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特色作物,了解到金丝皇菊节水喜肥、品质好、易管理、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我决定种植金丝皇菊。”邵生学说,为了选择最好的品种,他先后多次前往广东、广西、安徽、云南考察,向当地的种植专家学习种植技术、与当地企业联系洽谈,最后与安徽黄山的一家企业签订了种植协议,在花寨村六组流转土地20亩,开始探索种植金丝皇菊。

  “为确保种植品质,邵总在栽种、排水、除草等环节都要请专门的技术员来指导,亲力亲为,细细把关。他不但自己跟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还通过网络深入系统学,并把一些好的种植技术教给我们。”基地管理员杨福山告诉记者。

  金丝皇菊收获了,邵生学也成了一名种植金丝皇菊的“土专家”。问及下一步的发展,他早有打算。“金丝皇菊投入少,经济效益却非常可观。今年试种成功后,我们计划实行‘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改变种植结构,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带动农户增收,形成生态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真正实现公司带动农户共同发展。”邵生学信心满满地说。

  感恩新村感党恩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感恩新村(航拍照片)。

  本报记者马开良 甘曜毓见习记者李政阳        

  “为民谋富功无量,山人安康党恩享。两不愁来三保障,村民人人心敞亮。”近日,记者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的第一个移民新村——感恩新村采访时,今年65岁的村民邓学永饱含深情地念出了这首他自编的小诗。

  阳光正好。走进感恩新村时,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新房错落有致,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渝,我们要感恩党。”邓学永如是说。

  曾经生活在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的邓学永,新家敞亮整洁,家具齐全。谈起住进移民新村后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他打开了话匣子。“是党的政策好,才能从以前山里的土窝子搬出来,住上现在这么好的新房子。”邓学永说,“以前在山上的时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从山上下来,吃上了自来水,娃娃上学也近,家门口就能看病,我们闲了还能在广场里转转。你看这路修得又阔,买东西也很近,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和邓学永一样,村民谢青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搬迁之前其实还是有些顾虑的,怕搬过来之后没个挣钱的营生,不知怎么过生活。搬过来之后,惠民政策支持力度大,给我们建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扶持我们发展富民产业,还给我们贷款,我们心里也有底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我2016年就脱贫了。” 提及今后的发展,谢青说:“现在村委会经常讲产业扶贫,大家平时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培育什么产业。前两天村里还开会号召大力发展养殖业,我现在就养着1200只羊,再过不上好日子都对不起党和政府的这些好政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