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守好百姓“米袋子”——武威市粮食安全工作综述

 2022/06/23/ 15:52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韩筱蓓 于芳

守好百姓“米袋子”

——武威市粮食安全工作综述

  武威日报记者韩筱蓓 于芳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

  2021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40.0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2.13万吨;全市储存地方储备粮油8.135万吨,完成市第二粮油储备库市级储备粮1206吨、天祝县省级储备粮2500吨的轮换任务,完成2021年度粮食收购指导计划60万吨……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生产关键环节,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贯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增强粮食调控能力,加强安全监管,健全完善物资储备机制,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效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

  建良田 守好粮食安全根基

  在凉州区松树镇万亩春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一株株麦苗纤细挺立,远远望去,绿色的麦浪在清风里荡漾,生机盎然、长势喜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重点打造的粮食种植示范基地之一,松树镇在基地建设中,将粮食安全和春小麦扩种补助政策宣传到户,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变自愿为主动,引导种植户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并制定全镇粮食生产方案,将小麦生产任务逐村、逐组落实到户,逐地块核实确认,落实落细示范点建设工作。

  “镇党委、政府坚决扛牢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精准落实面积,现已建成万亩春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打造4000亩春小麦种植示范点、建成200亩高标准农田浅埋式滴灌春小麦核心示范区。”松树镇副镇长汪德寿说。

  同样,走进天祝县松山镇阿岗湾村,呈现在眼前的是连片梯田,细细的田埂勾画出优美的线条,蜿蜒层叠、层次分明。从一块块高低不平难耕作的撂荒地到如今的连片梯田,撂荒的土地再次被复耕,使农村撂荒土地充分利用,为稳定我市粮食播种面积,防止耕地“非粮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荒坡地已不见踪影,就连常年积水的洼地、灌溉不便的旱地,也都改造成连片的耕地,这一切都是土地整治的功劳。”阿岗湾村村民张有珍说。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组织县区、乡镇、村三级力量进行摸排,建全摸排台账资料,逐块登记撂荒地面积、类型等信息,查漏补缺,实现全覆盖无盲区;通过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购买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方式复耕复种,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目前已完成整治38.92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过去几年,我市从“地”这个根子上做文章,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

  我市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综合运用“遥感监测+人工巡查”手段,自主提取1.1万个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疑似图斑,清理“大棚房”问题125宗425.79亩,清查违建别墅问题4个项目9栋,已全部整治整改到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平整田块,配套完善水、电、路设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9.8万亩。2022年,47万亩任务已完成项目初设评审35.82万亩,凉州区、天祝县已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9.65万亩。

  育良种 延续精耕细作农业传统

  走进民勤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一排排“瓶瓶罐罐”摆满种质资源库展架,专业技术人员正忙着将收集来的种子样品进行封样登记。

  民勤县围绕建设现代种业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等方面入手,依托发泽种业有限公司,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合作、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建了民勤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系统谋划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今年,我们继续建立种质资源圃,对小麦等8类作物140个品种进行筛选扩繁,对桃李杏等15个果树树种品种采用栽植、嫁接进行保护,精准鉴定评价。”民勤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技术专家薛多瑞表示,将持续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扩繁工作,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种源支撑,为国家种源库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良种繁育、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种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种业育繁推体系;加快建设河西走廊种质资源库与农牧业研发基地,实施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四化”玉米制种基地4万亩,凉州区、古浪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共有玉米、瓜菜等种子企业98家,建立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13万亩,生产玉米、小麦种子4714万公斤;加强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种子监管“四查”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侵权生产、转基因生产、抢购套购种子、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强科技 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今年实验种植的全膜双垄沟播和膜下滴灌结合的这个技术,你觉着与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感受就是节水,以前用大水漫灌一亩地需要90至120方水,今年我们用滴灌一亩地也就用30至40方水。”

  ……

  在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丁德芳和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双学正在地里查看作物长势。

  “今年我们流转高标准农田2000亩,其中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1000亩,采用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新种植技术,节水、节人工,而且高标准农田使用大型机械可以全面施展开,我们的目标是争取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再收一茬大豆。”李双学说。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近年来,我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绿色高效行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扎实开展政策技术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粮水平,全市已举办各类培训678场次,培训农民4.3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万份;强化农机服务,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6.6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26.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8%;坚持以节水高效为方向,实施古浪黄花滩调蓄水池、凉州区西营五干片区调蓄水池等项目,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50万亩、旱作农业技术45.6万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