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二版

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记武威市政协委员、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朋

 2022/06/14/ 12:28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文灿 杨宝

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市政协委员、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朋

  武威日报记者张文灿 杨宝

  夏初,记者走进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洁白的现代化厂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位三十出头、中等个、身材结实的小伙匆匆迎面而来,他就是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朋。

  “车间有点忙。”张小朋腼腆地微笑着说。他温文尔雅,像是位学者。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停产了7年的企业起死回生,一路向好?采访张小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知识、技术,更是矢志不渝、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的。张小朋把这句话悬挂在了公司研发中心的墙上,时刻提醒自己和员工。 

  研发中心新产品展示区,摆满了β-1-3-D葡聚糖、γ-氨基丁酸、地顶孢酶培养物(金虫草)等生物饲料添加剂;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第一批国家农业农村创业导师,陇原人才服务卡B类卡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甘肃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二等奖,甘肃省专利奖二、三等奖等证书和荣誉,挂满了整面墙,无不见证着该企业发展的历程和“创新”精神。

  “祖国西部,正是干事创业的热土。”2007年,26岁的张小朋在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主动请缨来到千里之外的武威创业。

  “设备落后,产品落伍,停产7年。”这是张小朋当初面临的窘境。

  他没有退缩,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创业。通过深入调研、查找原因、找到症结,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张小朋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指挥员工进行设备改造,升级产品制造流程。3个月后,他们的第一批合格产品上市了,他也创造了发酵制药行业的“汇能速度”。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企运。” 张小朋深知,企业不仅要埋头做题,也要抬头看天。他一边埋头做研发,一边调研分析市场,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他们从了解市场需求、产业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下好“先手棋”,“能制药,还得制好药,这样才能稳立市场潮头。”对于未来,张小朋有着清晰规划。 

  记者走进宽敞明亮的发酵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忙碌的工人穿梭其间。张小朋仔细询问生产流程,认真察看每一个设备的运行情况……

  “以前我们企业都是简单地模仿和待加工,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研发的原创产品,有了核心技术,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丁相高兴地对记者说。

  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是张小朋的梦想。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他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线。从2007年到2017年,他先后主持3次技术革新和2次大规模扩建,公司发酵规模从200吨扩大到2000吨,所有改造和扩建项目均一次试车成功。如今,公司已建成研发中心、中试车间、发酵车间、原料药车间、饲料添加剂车间、预混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科研实验生产质检等多矩阵发展格局齐头并进,累计固定投入2亿元以上,上缴税金6700万元,成为涵盖兽用药物、生物饲料添加剂和生物肥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了更进一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一直以来,张小朋发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他的坚持下,甘肃汇能把创新落在实处。张小朋研发的那西肽预混剂在国内实现首家工业化生产,研发的那西肽原料药全球独家实现工业化生产,那西肽市场占有率85%以上。他带领团队首次建立了那西肽菌株高通量筛选技术、半定向筛选技术;首次建立了那西肽连续补料生产工艺和高糖发酵工艺。先后主持10项省级以上项目,制定国家标准1项,拥有8项发明专利。

  “张总是一个特别能学习、善学习、爱思考的人,他目前正在读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周颖凯告诉记者。张小朋深知企业要打造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内部创新生态,只有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才能让企业高质量发展。他常常从精神和物质上鼓励年轻的技术工人多接触市场、充分与外界交流,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张小朋和他所在的企业以“国之大者”为关切,以人民餐桌期许为期望,参与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中。2007年以来,甘肃汇能不断通过菌种选育、发酵生产工艺和发酵配方优化,那西肽发酵生产水平从800u/ml提高到6000u/ml,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幅度下降,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每年在1000万元以上,累计通过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解决了300余人就业。 

  特别是2014年,张小朋主持完成的“那西肽工业生产中发酵废水循环利用”项目成功应用,每年节约用水量5万方,年节约污水运行成本100万元以上,提前达到“双碳”目标;2015年主持完成的“那西肽过柱纯化工艺技术项目”,弥补了国际空白,年新增利润1980万元。   

  2020年张小朋入选武威市科技特派员,2021年张小朋被推荐为市政协委员。他积极主动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次深入相关养殖企业和菌类生产企业,利用自己在动物营养、生物发酵、菌种培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专业养殖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打造科研平台才能筑牢发展基础。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我今后还需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作用,帮助我市的一些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形成调研报告,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张小朋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