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及时雨”润泽“渡难关”——我市积极落实“41条”措施助企纾困纪实

 2022/06/10/ 18:13 来源:武威日报

  开栏的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坚定信心 稳住经济”栏目,报道全市在财政、金融、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保障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尚禾 孙丽娟

  “前一天申请的退税,第二天就收到了,而且还不需要资料,真是方便快捷。这样的服务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公司发展的后劲更足了。为税务部门的效率点赞!”日前,天祝藏族自治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卫艳秀收到退税信息后高兴地说。

  今年初,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武威市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方案》,精准推出41条导向明确、针对性强、有效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受到疫情影响的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送去了“及时雨”。

  这些含金量十足的举措,包括普惠性和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铁路运输业纾困扶持措施及精准实施疫情防控、保障措施等3大类、7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普惠性措施,包括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递减、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金融支持等,也有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精准“滴灌”,包括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铁路等4个特殊困难行业,推出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失业工伤保险缓缴、信用贷款发放等26条纾困措施。

  非常时期,政策暖风频吹。我市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当前我市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保持服务业运行稳定、逐步回暖。

  “真金白银”供给

  支持经济转型发展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古浪县支行向武威市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发放300万元奶牛活体抵押贷款,这是我市发放的首笔活畜抵押贷款。

  武威市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奶牛饲养、生鲜牛乳销售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奶牛存栏1700多头,并与伊利等全国大型乳企建立良好的供奶合作关系。随着企业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饲料、人工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加之缺乏核心资产抵押,“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在“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专项行动调研走访中得知情况后,积极指导当地农业银行与企业对接,开展抵押融资。由企业奶牛作为抵押物,农行与第三方平台提供商建立金穗农牧宝数字化监管平台,农业银行负责注册用户、安装耳标,对抵押物进行全流程实时远程监控,于5月25日成功向武威市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授信1000万元,先期发放贷款300万元,为企业纾困解难注入了金融能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市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全市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产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融资服务。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着力完善常态化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金融助力企业纾困帮扶措施,在信贷政策“量增、面扩、价降”方面靠前发力、重点发力、持续发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联合金融监管部门研究印发《金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助力全市抗击疫情和稳企纾困的通知》等文件,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能力提升工程,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23条”,引导金融机构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嘘寒问暖”,适时引入金融活水,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困境。目前,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3.97亿元,较年初增加52.68亿元,增长5.66%。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余额12.3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109.36亿元;旅游业贷款余额1.79亿元;交通运输业贷款余额119.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面推进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的同时,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依托武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甘肃信易贷”平台,通过现场培训和督导等方式,归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4847万条,入驻企业2877户,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企业重塑信用,累计完成550户企业的信用修复,帮助企业获得信用贷款5263万元,助推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落实减税降费

  确保红利直达一线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餐饮业无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武威市秦家羊羔肉餐饮有限公司作为凉州区餐饮服务行业的重点企业,近年来被迫按下了“缓进键”。

  “今年以来,我们享受六税两费减免3.6万元,这些减免税款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让我们缓了口气。国家政策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武威市秦家羊羔肉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汉明对新的税收政策频频点赞。

  为了用好减税降费这把“金钥匙”,帮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我市成立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推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全力做好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借力第九个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向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政策宣传、解读、咨询等服务,向市场主体精准推送政策,确保广大纳税人和缴费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同时,全面落实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六税两费”减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减免等退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至目前,我市落实减免服务业增值税68万元,减征“六税两费”2356万元,减免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38万元。

  武威杰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农药的制造与生产,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资金一度有些紧张。“去年四季度的缓缴政策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及时了。今年新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又给我们提供了六个月的‘无息贷款’,前期办理的101.27万元缓缴退税已到账,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生产。”公司法人代表葛宪良兴奋地说:“这下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设备和原材料采购了。”

  一轮又一轮的税收优惠政策,让葛宪良更有底气。他告诉记者,“接到民勤县税务部门的短信提醒后,分局工作人员又通过线上辅导的方式给我讲解了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这真的是‘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

  同样感受到政策春风的,还有民勤县洪泰煤业有限公司。“去年听到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六税两费’优惠政策时我很羡慕,没想到今年我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也可以享受到此项优惠了。”公司法人代表王金萍获悉国家将“六税二费”优惠政策进行扩围后高兴地说,“按照最新优惠政策,公司一季度‘六税两费’减半可退税7.37万元。”

  聚焦兜牢底线

  全力支持纾困发展

  “受疫情影响,公司客运班线较往年大幅缩减,营业收入下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武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车世贵告诉记者,人社部门为帮助公司渡过疫情困难期,通过失业保险基金为公司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资金4.8万元,而且还对公司申请社保费缓缴第一时间进行了审批办理,每月缓缴社保费10.93万元。

  政策靠前发力,直达市场主体,更直达千家万户。我市此次制定印发的《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方案》,细化了组合式、阶段性的就业保障措施,以保民生、稳增长、促消费。

  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政策从实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免征公交客运、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等方面用“真金白银”发力稳岗,支持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聚焦重点群体,兜牢就业底线。“就业和社保始终是公众、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策还明确从社保减免、降低失业保险费等方面帮助企业“爬坡过坎”。

  据了解,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方面,我市2022年继续执行1%(单位缴费0.7%,个人缴费0.3%)的缴费比例,目前已为全市4271户企业减负1310万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普惠性政策方面,对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人数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全力推动“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目前已为全市330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10万元、惠及1.8万人。实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政策方面,2022年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政策,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3个月(4月至6月),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2022年4月至6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目前已对1家企业申请社保费缓缴进行了审批,缓缴33万元。

  伴随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少行业逐渐“回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统筹调度,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压实各方责任,全面加强政策效应分析,积极做好部门间成果分享,为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业纾困措施提供参考,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相关部门也将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走出去主动服务企业,让企业知晓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切实增强市场复苏和行业发展的信心,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