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

 2021/03/03/ 18:52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韩筱蓓 于芳

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

  记者韩筱蓓 于芳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喜讯从北京传来,笑声在村里飘荡。2月28日,富民新村的党群服务大厅里,大家伙围着获奖证书和奖状,小心翼翼地端详着,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份荣誉。“这份荣誉,是富民新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奋斗取得的成绩。”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张延堂坦言,能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精准扶贫方针,让富民新村党总支成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整村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挪穷窝、斩穷根”,走出祖祖辈辈居住的高深山区,走向齐心奔小康的富民路,富民新村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古浪县南部是高深山区,属于祁连山的一部分;中部是相对平坦的川区,黄花滩就处在这一区域;北部则是沙化比较严重的戈壁滩。

  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阳光新村、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人,实现了新堡、干城、横梁3个乡镇整乡搬迁,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富民新村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8月竣工并开始搬迁入住,目前已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干城、横梁、新堡等8个乡镇移民1379户45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5户3736人。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村民李应川热情地邀请总书记去他家做客,来到他家,总书记屋里屋外仔细察看,详细询问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搬下来住,满意吗?还有什么要求?”总书记问。“没有要求了,真正好得很!”李应川兴奋地对总书记说。

  精准施策,富民新村焕新颜

  “人挪活,树挪死,搬出深山条件就是好,再也不用为水电路这些问题犯愁了。”村民李玉林感慨地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整洁干净的村道、现代化的广场、家门口的校园、服务到户的村医、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今天的富民新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日子,走上了小康富民路。

  富民新村十分注重完善搬迁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之时就规划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村内道路网,在村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14盏,建成了青瓦白墙的崭新民居,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全村建成村级卫生室6所,均配备合格村医。整合文化建设项目资金,再建文化健身广场一处,配备了健身器材,为全村群众锻炼健身提供了好去处;村小学和幼儿园基础设施进一步配齐配强,投入资金270万元,开工建设富民小学运动场及幼儿园活动场地,已完工投入使用,兜住了搬迁群众民生底线,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

  “搬下来后,新建的富民完全小学基础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6个标准化卫生室,并配有合格的村医,老百姓有个头疼感冒,看病不出村;告别了苦咸水,已经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道路到处都是硬化路,不管天阴下雨,走路到家里老百姓脚上都不沾泥。”说起这些变化,张延堂滔滔不绝。

  产业带动,日子越过越红火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对富民新村的村民来说,易地搬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业发展则进一步夯实了这条富民路。

  从深山搬迁至此,只是第一步,搬下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

  富民新村的第一条富民路便是养殖。“搬迁到富民新村以后,养殖暖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成了老百姓发展生产的主阵地。”古浪县干城乡乡长李焕新说,富民新村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目前全村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199座,羊存栏2.85万只、牛存栏2000头。”张延堂介绍说。

  第二条富民路则是设施蔬菜种植。目前,全村累计建成日光温室422座,通过种植西红柿、西瓜、辣椒和流转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由陕西海升集团投资4.3亿元新建的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产业项目,温室内土建工程全部完成,计划2021年4月建成。投运后年可生产串收番茄2700吨、培育优质蔬菜种苗1800万株,实现产值1.32亿元,带动周边400名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稳定增收。

  村民何振田以前在山里种的都是旱地,一年下来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着生活。自搬迁到富民新村后,他便开始寻思着怎样踏上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何振田和乡亲们商量后,一起种起了温室大棚。

  掐枝、选叶、打药……何振田带记者进入大棚,娴熟地侍弄西红柿苗,笑容满面地聊着幸福日子:“去年我种的第一茬西红柿收入了2万多元,第二茬种西瓜收入了8千多元,通过种植的收入我也脱贫了,今年打算再流转几个大棚,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不负人民,脱贫攻坚奔小康

  脱贫攻坚,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

  富民新村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结合村情实际,坚持“党建先锋引领、产业精准富民”理念,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带领群众走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路子。

  富民新村群众来自8个不同的搬迁乡镇。搬迁之初,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诉求也复杂多样,尤其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方面的诉求更多。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群众把主要精力聚焦到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上,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基础。”张延堂说。

  2019年以来,富民新村推行“党组织+村干部+贫困户”模式,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化养殖、林果经济等产业,党员带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改变山区耕作旧习惯,全村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集中建设的种植区、养殖区日益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

  如今的富民新村,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让村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扎实。

  “脱贫攻坚不负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担当与使命。”张延堂说,“近一年多来,村里又有了新变化,产业越来越多,还投资建设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我们要接续奋斗,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