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武威市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2020/09/28/ 18:49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甘曜毓 魏晓莹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我市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记者甘曜毓 魏晓莹

  坐在八步沙的白榆树下,郭万刚讲起了“沙州城”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古浪县黄花滩戈壁深处是一片绿洲,那里水草丰茂,林木葱笼,四季如春,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驼队在这里修整后,踏上漫漫旅途。商贸繁荣、土地肥沃,当地人在绿洲兴建起了“沙州城”。

  白驹过隙,“沙州城”的生态环境无法承载日益增加的人口重负被黄沙掩埋,“沙州城”也就成了传说,在人们口中流传。

  十几年前,有人说看到过“沙州城”,但遗憾的是,那只是海市蜃楼。如今,行走黄花滩,沃土连绵,绿意盎然,昔日荒芜的戈壁滩再现生机。

  “我们把‘沙州城’找回来了。”郭万刚感慨道。

  其实,“沙洲城”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武威人对青山绿水美丽家园的追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勇于担当、生态报国,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仗。

  一

  很难想象,几年前的祁连山脉中,不乏人为造成的点点“伤疤”。痛定思痛,我市坚决扛起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加快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扫尾清零、见底见效。祁连山150个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和市县验收。

  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云杉、桦树、野白杨等层层叠叠,鹿走小溪旁、鸟鸣丛林间。大山的伤口在逐步愈合,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破不立。祁连山的蝶变,折射出我市对生态优先的不懈追求。

  解开“破”与“立”的方程式,我市以祁连山保护、生态移民迁出区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林草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至今年6月底,营造水源涵养林2.8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建成古浪黑松驿东山绿化1万亩、天祝庄浪河两岸绿化0.2万亩、天祝冰沟河景区景点绿化0.12万亩等精品示范点。

  系统治理的背后,是辩证看待“舍”与“得”的观念嬗变,是我市对绿色发展的执着笃信。

  二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公园”,把城市建在公园中,把山水融入城市里。今年以来,我市完成城市绿化176.17万平方米,镇区绿化43个3934亩……这些家门口的绿地,形成了连续不断、纵横交错的生态走廊。

  “要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不懈打好三大保卫战。”全市上下同频共振。

  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全面推进“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严防大气污染反弹。全流域“五水”共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各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河湖,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推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加快垃圾、污水、污泥处理等设施建设投运,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天清云淡、草木青翠,仰天是醉人的“武威蓝”,环顾是舒心的“生态绿”。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治理,不拘泥于老做法,创造了许多新经验,走出了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

  三武威东西两面分别被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今年以来,我市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蚂蚁森林”项目、机关干部义务植树等,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完成治沙造林23.16万亩,建成八步沙退化林分修复4万亩、民勤县东坝镇白古村治沙造林0.5万亩、凉州区夹草滩治沙造林1万亩、石羊河林业总场“蚂蚁森林”公益造林2万亩、亿利集团压沙造林3万亩等示范亮点。

  今年上半年,凉州区优良天数154天、优良率84.6%,民勤县优良天数134天、优良率73.6%,古浪县优良天数155天、优良率85.2%,天祝县优良天数160天、优良率87.9%。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