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初心就是让大伙一起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天祝行系列报道之三

 2020/09/15/ 18:16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尚梅 韩筱蓓

初心就是让大伙一起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天祝行系列报道之三

  武威日报记者张尚梅 韩筱蓓

  华锐高原的风,掠过草原、雪山,温润着安家河的沃野,使这里成为高原夏菜示范种植基地,也成为天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走进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蔬菜大棚里的食用菌长势喜人,大棚外的高原夏菜正逢丰收,宽阔的田地里七彩藜麦随风舞动……

  在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几十名工人正在加工笋子、包装娃娃菜、挑拣豌豆,一派繁忙景象。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负责人王琨忙里忙外,一遍遍检查蔬菜加工流程、蔬菜品质和产品安全,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达到标准。

  党建促发展离不开“领头雁”,奏响致富曲离不开“指挥官”。作为致富“领头雁”,王琨用了7年时间,使安家河从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蝶变成脱贫示范村。

  如何脱贫致富,这是每天萦绕在王琨脑海里的一件大事。安家河村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作物种植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要让全村加快发展,就必须调整种植结构,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经过不断考察研究,王琨瞄上了日光温室和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

  “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2013年,面对安家河村现状,王琨立下誓言,一定要带领大家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

  7年时间里,“三链”模式贯穿了安家河村的变迁。

  在王琨和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安家河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开展“绣花”式扶贫,集中精力脱贫攻坚。尤其是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全村贫困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种一亩高原夏菜,相当于以前种其它作物好几年的收入,这个产业能尽快把安家河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为他们脱贫致富搭建平台。”王琨说,通过统一生产资料供应、规划布局、技术指导、病害防治、产品监测、收购销售,如今,已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原夏菜1.6万亩以上,产值达9000多万元。

  这一串串数据,既是对安家河村特色农业产业由小到大发展的有力证明,又是安家河村村委会一班人带领贫困群众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一张“合格答卷”。

  如今的安家河村,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取代了过去的土坯房,许多家庭都买上了私家车。“通过村委会和王书记的引导,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去年我收入了3.6万元,这比以往种小麦、青稞的效益好多了。”村民高汉莲对王琨由衷地敬佩。

  “我们没选错人,没选错路。”这是打柴沟镇安家河村一组村民王学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党员的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成了第一批种植夏菜的贫困户。几年时间过去,平时种菜,闲时在蔬菜基地打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致富梦。

  “我从2014年就开始种菜了,今年种了8亩,每亩地收入8000多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再加上平时在基地打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不仅脱了贫,还有了存款,有了这样的好产业,日子不愁过不好。”王学培说。

  前几年,村民田玉贵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外出打工,辛辛苦苦一整年收入不到1万元,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他在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蔬菜产业,年收入达6万元。“跟着合作社干,不愁吃喝穿。” 田玉贵逢人便说。

  多年来,王琨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时常东奔西跑,日晒雨淋,变得越来越“土”,而安家河村却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美,党员与群众勠力同心加油干的劲头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汉莲、王学培、田玉贵这样脱贫增收的故事,在安家河村已屡见不鲜。

  种植高原夏菜,让村民实现了“坐地生金”。

  一袋袋丰收的果实,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三链”模式成为了安家河村实现产业脱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助力器。放眼望去,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安家河正在蓬勃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