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光耀凉州
武威日报见习记者李政阳 记者戴声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我市的各种公益活动中,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忙碌在十字路口,为素不相识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帮助,用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彩助力……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志愿者。
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市民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大力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数量超过30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730个。今年7月30日,我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为广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类志愿者组织架起了桥梁和纽带,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的崭新阶段。
树起旗帜,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手拿清洁工具,志愿者吴佳美和她的伙伴们对住宅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带、卫生死角的环境卫生认真进行清扫。她说:“细微之处见文明,洁净的市容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创城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全市各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活动。每周五,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走进小区,或向居民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环保知识,或对小区内的卫生进行清扫,或上门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义诊活动,一支支志愿者队伍形成巨大合力,这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不断提升着城市文明形象,推动着城市的文明进程。
8月21日,在凉州城区南湖小区二区,志愿者们手拿铁铲、扫帚、刷子等工具,清理着小区内的垃圾与杂物,并且仔细地将张贴在楼房外墙、电线杆上形形色色的小广告清除干净。除了参与清理垃圾、铲除“牛皮癣”外,他们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区居民讲解如何从自身做起,爱护小区环境卫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一份力。
“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小区的环境更干净整洁了,原来堆放在角落的杂物得到了清理,‘牛皮癣’也不见了。”南湖小区二区居民张春梅说,“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很多居民不但平时更加注意小区的环境卫生,而且开始主动参与到清洁工作中来。”
8月27日中午,虽然已经入秋,但“秋老虎”的声势犹在。在凉州城区北关十字,市司法局志愿者李剑和同事顶着骄阳,身着红马甲,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中晚的4个高峰时段,我们都会到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我们都十分充实,很有获得感和荣誉感。”
张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北关十字,她把变化看在眼里。她说:“有志愿者们在这里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劝导行人,现在道路拥堵明显缓解了许多。平时听他们讲多了,大家都知道要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创建工作仅仅依靠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城市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大家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素质才能提升。”志愿者龙世有说。
一个个志愿服务活动就如一块块磁铁,吸引着全市志愿者投身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中。伴随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全市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基本的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治理环境,到热心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景观,更体现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城市温度。如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武威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志愿者们传递文明、播撒爱心,用行动诠释“志愿,让社会更美好”,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理念在每个武威人心中绽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4日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20年08月17日凉州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20年07月15日武威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培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