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做优“菜篮子” 鼓足“钱袋子” ——武威市“特色产业富百姓”全媒体集中采访系列报道之四

 2020/07/02/ 20:12 来源:武威日报

做优“菜篮子”  鼓足“钱袋子”

——武威市“特色产业富百姓”全媒体集中采访系列报道之四

凉州区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平整地埂。 记者王瑾

  记者 王瑾 李晓天

  夏收夏种时如金,当月稍忙农家勤。盛夏六月,正值凉州区张义镇冷凉山水灌区胡萝卜种植的好时节。

  6月13日,在凉州区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派忙碌的种植景象:“绳带”点播、精量播种、机械化耕作……合作社理事长宋祯忠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建成了胡萝卜、马铃薯高标准产销基地5000亩。

  在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张义镇澄新村的胡萝卜种植都是分散的。2014年,随着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众多村民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600至900元的土地入股分红收入,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又返聘村民为产业工人,村民们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多渠道增收”。靠着种植胡萝卜,当地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我们引进‘绳带’点播技术,实行精量播种、机械化耕作,减少了传统的减苗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宋祯忠告诉记者,张义镇气候寒凉,种植的胡萝卜浇灌的是雪山融水,且不施化肥,是纯天然绿色产品,品质高、卖相好,很受外地客商的欢迎。

  2012年之前,张义镇农户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亩产值不足700元,耕种土地几乎无经济效益。2012年,宋祯忠在澄新村流转承包了200亩土地试种胡萝卜,没有想到,到秋季收获时,产量、品质都优于其他地方,在南方市场销量更好。为了让小小胡萝卜走出山沟沟,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宋祯忠,在澄新村成立了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库容4000吨的果蔬恒温库、8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清洗包装车间、预处理车间、消毒质检中心,配备胡萝卜清洗、分级、包装为一体的流水线2套,农产品外销西安、成都等地,年运销量1.5万余吨,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

  “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家里的活干完后再来合作社,平均每天能挣80元。”今年53岁的张玉梅是合作社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这个年龄外出找工作比较困难,但这两年在合作社打工,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年40岁的马小琴也是合作社的工人。“平时在合作社每天最少挣80元。”马小琴笑着告诉记者,每年到胡萝卜丰收的时候,自己每天都来合作社打工,平均一天就能挣200元。

  “近年来,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党员、种植大户带头,采取示范种植、注资合种等方式,带动了302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宋祯忠说,以农村“三变” 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贷款和产业资金入股,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澄新村20户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将贷款资金投入合作社,每年可获得分红4000元。同时,建立了“扶贫车间”,每年在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及初加工等环节,可有效解决周边贫困剩余劳动力500余人的就业问题,务工人员每年可获得10000元到15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下一步,我们会以种植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产业惠民化为方向,抢抓政策机遇,注重科技应用,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引领村民过上好日子。”面对胡萝卜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张义镇党委书记冯作杰高兴地对记者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