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伯乐”张培庆

 2020/06/28/ 19:17 来源:武威日报

“伯乐”张培庆

——武威市“特色产业富百姓”全媒体集中采访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为全面总结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和发展“八大支柱产业”成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全市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八大支柱产业”现场观摩活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武威日报》从即日起,推出“特色产业富百姓”全媒体集中采访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县区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支柱产业”的具体措施、阶段性成效,重点宣传标准化规模种养基地、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和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本报记者王瑾 李晓天

6月13日,打柴沟镇大庄村村民张培庆在农场内喂马。 本报记者王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天祝县打柴沟镇大庄村,从小就喜欢走马的张培庆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通过勤学钻研和虚心请教,如今,已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走马“专家”。

  6月中旬,记者来到张培庆的家庭农场采访,不仅了解了他养殖走马的成功经验,更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变化。

  驯马、遛马、喂马………张培庆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培育着自家的“岔口驿走马”,希望自己的马儿能在下一次的赛马会上有最快最好的“走手”。

  “走马”指只用同侧对蹄步法行走的马。天祝“岔口驿走马”素称“胎里走”,由“汉唐马”繁衍至今,是中国稀有名马良种资源。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姿势优美,耐力强。天祝各族农牧民养殖、选育、调教走马的历史已传承2000多年。

  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培育走马的张培庆,从来没想过驯马这个儿时的爱好,让他过上了好日子。

  一直以来,张培庆家里人多地少,山地里的粮食收入少,日子过得很拮据。可不管日子多苦,张培庆对驯马的爱好却始终没有放弃。

  20岁那年,父亲给张培庆买来第一匹马,手把手教他驯马。从那以后,除了种地务农,张培庆所有的时间都和马在一起。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走马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收入。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收马的外地人,张培庆一下子开了窍:花1万元收一匹马驹,喂养训练半年时间卖到外地就能有三四千元的纯利润,这样算下来比种地收入要好。

  随着人们对赛马运动关注度越来越高,“岔口驿走马”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来买马的客商也越来越多。看到机会,张培庆四处筹钱到全国各地收购优质马驹,家里的马驹从七八匹增加到三十几匹。去年,经他驯养的一匹走马以12万元的高价卖到了四川,一下子让他成了县里有名的“驯马明星”。

  “两个月前,我刚卖了6匹马,纯收入有6万元。”张培庆告诉记者,四蹄飞奔称为“跑马”,挺胸漫步称为“走马”。要训练马走对侧步,就好比训练人走正步,这是马匹最舒服的骑行方式,也是走姿最帅气的方式。

  近年来,依托产业扶贫,天祝县着力培育壮大“特别特”岔口驿马产业,抓好保种选育,打造集岔口驿马保种选育、马术赛事、休闲骑乘、马匹交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马产业培育和马文化传播基地,促进传统优势资源转换、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农牧民持续增收。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开始投身养马、驯马的行列。2019年,天祝县有岔口驿马养殖户900多户,养殖岔口驿马4900多匹,建成规模较大的保种繁育场3个。马价低时可卖一两万元,高时十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很多农牧民借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5月3日,天祝县委、县政府在打柴沟镇大庄村为全县第一批441户家庭农场经营户授牌,张培庆是其中之一。

  “政府撑腰、家人支持,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张培庆说,他将和妻子一起扩大养殖规模,养更多走马,带动周边村镇对养殖走马有兴趣的贫困户一起发展,过更好的日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