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四版

住进新房 暖了心房

 2020/02/27/ 19:28 来源:武威日报

  本报记者张尚梅 孙丽娟

  见习记者张 婷    

  早春,乍暖还寒,初升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天祝县石门镇大塘新村一栋栋二层新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

  土族阿姑马六月花把新家具擦了又擦,嘴里喃喃着:“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这辈子值了。”

  喝着阿妈端来的奶茶,听着阿妈细数搬迁的变化,记者用笔记录着阿妈的幸福:“这是厨房,这是卫生间……”阿妈一间屋一间屋地转。客厅的电视上罩着一块碎花的布,一旁的矮柜上摆着一盆绿植,阳台晾着一排洗好的衣服,半掩的卧室露出一角白墙。沙发、茶几、电视、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厨房安装了净水设备,卫生间里有电热水器,家里窗明几净,布置得井井有条。

  “这房子花了8万元,装修4万元。欠账也不多,很快就还完了。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从土窝窝里挪出来,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阿妈激动地说着,眼角有晶莹的泪光,显然那段苦涩的日子给了她太深的记忆。

  山高路远没有水,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搬迁之前,马六月花家住在石门镇麻子沟村,离镇上有三四公里,交通不便,吃水更是困难,只能用一头毛驴来驮水。家中经济来源主要是种庄稼和打些小零工,日子全靠口挪肚攒,穷的时候买块豆腐都舍不得。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大塘村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耕地均为浅山地,坡度陡,交通不便,缺少水路,基础设施无法覆盖,发展滞后,要脱贫必须搬迁。

  2016年,根据扶贫政策和村民的实际需求,镇政府决定实施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在天互公路边上建起了大塘新村,这里地势宽广,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告别山沟旧屋,推开新家大门,石门镇大塘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国福说:“易地扶贫搬迁既是脱贫攻坚的客观需求,也是贫困户的迫切心愿,但是搬迁出来不只是换个地方生活,还必须考虑长远发展。”

  对此,大塘新村立足本村实际,鼓励村民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特色养殖业、就近就业、拓展多渠道就业,真正让农村资源“活”起来,让农村要素“动”起来,让村民“留得住”“能致富”。

  住上新房,暖了心房。不愁吃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致富有路,如今,随意走进村民新家中,迎来的是一张张绽放的笑脸。

  “我们打算依托本镇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以特色种植业为辅,保护环境,寻求发展,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国福对未来信心满满,与过去的生活正式告别,在大塘新村这片土地上,将创造一个丰衣足食的崭新未来。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