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践行绿色誓言——凉州区持续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19/09/23/ 20:44 来源:武威日报

践行绿色誓言

——凉州区持续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杨鹏元 通讯员高素云

  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凉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狠下决心、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在凉州大地上,祁连山林秀丽葱茏,荒漠沙丘披上绿装,城市园林美丽舒适,乡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管并举保生态

  南部祁连山区既是凉州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也是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但水源涵养能力羸弱。“十二五”前,南部山区是漫漫的黄褐山岭,鲜有绿迹。

  生态兴,百业旺。为全面改善山区群众的生活状况,切实保护祁连山林草植被,凉州区结合脱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南部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区的贫困农牧民,通过建设移民新村、培育富民产业,整村整组搬迁,累计搬迁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2683户12758人,对迁出区采取自然恢复、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草)等措施,恢复林草植被。

  为提高南部山区水源涵养能力,该区大力实施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南部山区大力开展水涵(水保)林建设和封山育林(草),着力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林草植被,减轻南部山区水土流失,营造水涵(水保)林4.0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4.3万亩。将山区、林区和林缘区作为封山禁牧重点区域,对上房寺林区、西营河林区、林缘区各镇及张义山区实施封山禁牧,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措施。

  短短几年,在山民们曾经祖祖辈辈生活的山洼里,植被返绿,水草泛青,树木茂盛,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现在山上植被茂密,许多多年未见的野生动物也始见踪迹。”凉州区林草局干部张洪武说。

  植树造林绿大地

  造林即造福。每年春秋,凉州区都会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着力打造绿色宜人的生活环境。

  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凉州区全面启动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建设绿洲生态防护屏障。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基本思路,坚持渠、路、林、田统一配套,选择乡土优势树种,完成农田林网更新改造12.4万亩。按照“大通道、宽林带、高标准、多树种”要求,大力开展通道绿化,高标准打造了G30线、G569高速公路绿化等通道绿化精品工程420多公里,实现主干道路绿化全线贯通,绿化质量显著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见缝插绿、应绿则绿、成倍增绿,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绿化美化,完成87个社区绿化,初步实现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目标。突出区域特色,开展以5个特色镇、8个特色旅游村、2个田园综合体和39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点为重点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绿化美化,营造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立体绿地系统,努力提升旅游景区品位。

  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绿洲区形成以主干道路绿化带为框架,林网、村镇绿化、园区、景区绿化为补充的绿洲生态防护屏障。

  搏击风沙缚黄龙

  凉州区沙漠面积达272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横跨长城、吴家井、九墩等镇,风沙线长达98公里,土地沙漠化威胁着武威绿洲的生态安全。

  为全面推进北部沙区治理,凉州区把沙区治理与工程造林相结合,把干部义务压沙与治沙项目相结合,以宣传发动、行政推动、机制创新和项目带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大规模干部义务压沙活动,深入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财政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防沙治沙工程项目。

  “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占沙漠面积的40.33%;北部沙区形成以红水河东岸新红路、荣生路和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带165.6公里;建成红水河东岸防沙治沙示范区,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由原来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沿沙区近20万亩农田得到庇护。”凉州区林草局副局长史万仁告诉记者。

  如今,在红水河畔,一座座沙丘被草格覆盖,一处处沙湾林草成荫,一畦畦滩地经济林果繁茂生长,一道道植被与人工草格编织出的生态屏障,有力阻遏了风沙,一抹抹绿色正在凉州大地蔓延开来,绿色已经成为凉州区最亮丽的底色。打好防治攻坚战

  去年以来,凉州区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改炕、改灶和清洁煤替代工程,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建成热电联产项目2个,淘汰治理燃煤锅炉891台,3363户餐饮经营户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整治砖瓦企业64户,改造城郊居民土炕4.2万户,淘汰黄标车5912辆,一批企业已完成“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厂水质已持续稳定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均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并达标运行,凉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划定土壤污染详查单元12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151个,完成辖区内26个国控点位土壤现场采样工作,确定12家企业为省市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全部完成自测。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区共设总河(湖)长2名、区级河(湖)长9名、镇级河长74名、村级河长384名,实现了对区内所有河道、洪水沟道、人工湖泊和水库河(湖)长制管理的全覆盖。至2018年底,凉州区黄羊水库、南营水库、西营水库、杂木水库等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城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l00%。凉州城区环境优良天数290天,剔除沙尘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8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92.5%,均达到省、市考核目标要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