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二版

方寸之间 幸福满满

 2019/07/17/ 18:52 来源:武威日报

  方寸之间 幸福满满

  ——全市农村改厕古浪天祝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侧记

  本报记者张尚梅 于光虎

  俗语说,厕所里挂绣球——配不上。观摩了天祝县华藏寺镇周家窑村小沟组村民祁燕宏家的卫生间后,老祖宗的这句俗语似乎不合时宜了。祁燕宏的家里最显眼的新装修的卫生间里,成束的绢花被插在一个玻璃花瓶内争奇斗艳。祁燕宏说,这样干净卫生的厕所,配得上这样漂亮的花。

  幸福就像花儿一样。有这样幸福感受的不止祁燕宏一家。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农村传统的厕所——“茅厕”成了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在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市掀起“厕所革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蜕变。

  7月14日,记者跟随全市农村改厕古浪天祝工作推进会观摩团来到改厕现场,看看发生在这里的“厕所革命”。通过实地察看、询问交流,观摩组成员真实感受到了我市坚持利民惠民、积极探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的实际成效,让紧张的观摩成了学习之行、启迪之行,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观摩为契机、为起点,持续把农村“厕所革命”进行到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古浪:水厕敲响文明音符

  “一个土坑两块砖”,是以前古浪县农村很多地方厕所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古浪县许多农民家里都有了卫生厕所,手一按、水一冲,干干净净。

  西靖镇七墩台村就是一个改厕示范村,也是观摩第一站。母富安是从陇南搬迁到七墩台村的移民,他说:“改装了水厕,冬天上厕所不用披棉袄,夏天不用扇着扇子赶蚊蝇了。”这是母富安的心里话,活了大半辈子,生活质量是越来越高。

  小厕所,大民生;小厕所,大文明。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走进七墩台村,村道通畅、屋舍整齐、院落别致、卫生整洁,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俨然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其中,最亮眼的是一道道挂着玉米、辣椒等极具乡村特色的农家小物件的文化墙,老人们坐在墙根晒太阳、聊天,怡然自得。

  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七墩台村改厕敲响了乡村文明音符。“我家是第一个改厕的,给群众做示范表率。”七墩台村党支部书记郭华山说,刚开始改厕的时候,群众不接受,出现了粪便收集难、天冷过冬难、缺水使用难、试点推广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村、镇、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量力而行,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分类制定“一户一厕”方案,党员干部带头改,至目前,已完成87座。

  古浪县西靖镇富民新村共搬迁移民4580人,这么多群众,改厕后污水怎么处理?镇政府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560立方米,经过生化处理,实现泥水分离,消毒杀菌后还可回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村民郑宗智说,自己搬下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质量提高了,尤其是解决了上厕所这个“老大难”。

  黄羊川镇菜子口村在改厕的同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村道干净整洁,房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下,一排排木栅栏蜿蜒包围着每家庭院,给这座村落增添了独特韵味。

  在实地观摩中,大家发现,不少农户家的厕所各具风格、各有特色。有的农户四世同堂,人口较多,于是在室外改建了大面积的厕所;有的户主颇有艺术细胞,利用装修废料点缀厕所墙面,别具一番风味;还有的目光长远,一次性把洗浴设备也安装上。各式各样的厕所不仅方便了群众如厕,也提升了乡村内涵和品质,让观摩团成员对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刮目相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天祝:如厕不难提升品位

  午后,华锐高原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远处,抓喜秀龙草原像一幅没有画框的油画;近处,打柴沟镇炭窑沟村的美,深深激荡着大家的内心。道路干净整洁、绿树红花相依相偎,屋舍特点鲜明、错落有致,走进院落花团锦簇、窗明几净,人居环境的改善,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炭窑沟村村民于金海说:“祖祖辈辈使用的都是旱厕,一个土圈一个坑,上一次厕所受一次罪。”一直以来,村民为“如厕难”问题头疼不已。

  去年以来,炭窑沟村紧扣“如厕难”这一民生“痛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厕所革命”的好处,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部、党员带头打造改厕样板。“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家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了,实现了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天祝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曾经流传着“人无厕所猪无圈,提着裤子满沟蹿”顺口溜的打柴沟镇,通过这些年的环境整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家河村村民王永海对自家的3次“厕所革命”记忆犹新:“两年前用的还是旱厕,脏乱差不必说。去年建的室外水厕,越冬又成了问题。今年重新改建在室内,自从旱厕改造后,家里干净不臭了,需要抽粪,一个电话吸粪车就来,太方便了。”

  粉墙黛瓦装点文化广场,流翠红花掩映农家院落,这里是华藏寺镇周家窑村。

  拉毛的家和她的人一样漂亮。院里花园内几束牡丹花娇艳绽放,西侧的杂物房不“杂”,柴火堆放得像一面木质屏风。灶台不见灰尘,卫生间光洁的瓷砖、崭新的马桶,亮堂堂的看着就舒服。拉毛说,改厕是当务之急。没改厕时,“方便”常常遇到尴尬事,厕所只有一个半拉帘子遮挡,得有人“放哨”才放心。

  天祝县西大滩镇党委书记杨赞拉吉说:“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从华藏寺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就能看出,他们真切地享受到了环境整治纵深推进释放的‘红利’。”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从传统、简陋、脏乱的旱厕到如今干净、整洁、方便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在天祝县,一场农村“厕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观摩过程中,代表们一边看、一边议,相互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大家纷纷表示, 天祝县改厕工作少了虚话套话,多了具体办法,目标明、措施实、决心大、成效显。观摩出压力,观摩出动力。通过观摩,代表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增添了加快乡村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