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四版

记武威市级劳动模范、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得山

 2019/05/08/ 19:35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王瑾

行走在创新路上

——记市级劳动模范、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得山

  本报记者王瑾

李得山(前一)为工人做技术指导

  “发现问题,叫进步;把问题解决了,这才叫创新。咱们技术工人,就该永远走在创新最前沿。”这是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得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绿阴铺野换新光。近日,记者走进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蓝白相间的生产车间,化验室、仪表监测室、发酵室、包装室的工人正仔细监测着各项数据、调控设备。“这个阀门拧得太松,温度不合适,循环不到位。”憨实直爽的车间主任李得山一边检查一边给工段长和工人们讲解着,黝黑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含着笑意,平淡谦和。

  谁能想到,入行之初,李得山还是一个毫无行业基础的门外汉。2007年,公司成立,李得山便进入公司从一线工人干起。刚进车间,李得山就着魔似地拼命学习。上班时缠着师傅问这问那,工友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都主动凑上去,一道琢磨,一起解决。

  “公司最早生产的是‘那西肽’,一开始根本不知道‘那西肽’是什么。后来,通过自己的学习、琢磨和经验积累才慢慢越干越好。”从一名化验员到工段职员再到工段长直至成为车间主任,10多年来,李德山苦练技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中,通过对安全、环保、综合管理、生产成本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那西肽’就是给家畜家禽使用的新一代饲料添加剂,现在很多人一听到饲料添加剂就皱眉,其实科技含量高的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养殖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得山一边在3个车间巡查,一边向记者解释着。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2013年,李得山所管理的车间又面临了“那西肽”发酵染菌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经过多方查询资料,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李得山加班加点研究了好多天,终于准确地找到了染菌源头。他发现公用设备的一些小死角存在问题,通过技术处理,难题终于解决了,发酵液效价也从原来的12000单位上升到14500单位,提高了15%,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050万元,耗水量、耗电量、耗煤量分别降低约5%、3%、7%,年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李得山在负责后提取车间管理后,发现在提取过程中,滤布表面有一层粘稠物,导致发酵液板框过滤极为困难,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生产效率和产品收率也降低了不少,许多的成品料液无形流入污水管网。李得山潜心钻研,经常挑灯研究到大半夜,终于研究出了用碱水浸泡滤布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用水量。

  “要有工匠精神。”这是李得山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他善于协调、顾全大局。在生产任务重、周期紧的时候,他坚守一线,主动放弃节假日。作为一线技术管理人员,他发挥“传帮带”精神,耐心细致培养员工,使员工快速掌握一线操作和生产技能。10多年间,经过他培养的员工已近千人,部分人员已经成长为各岗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怎么样才算一个‘好’工人?”李得山用10多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工作中,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全身心奉献到自己挚爱的生物制药事业中去。李得山也被评为 “凉州区技术标兵”。2014年,他参与的“那西肽新制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