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古浪县推进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纪实

 2019/04/23/ 16:21 来源:武威日报

绿化建设中的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广场

古浪县绿洲小学学生在上学路上

  本报记者 马开良

  唤醒沉睡的土地,走出大山的人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踏着坚实的步伐,一座充满希望的绿洲小镇款款走来。

  从营双高速公路一路向东出土门镇,在省道308线与省道316线大靖——丰乐公路交界处往北行驶2公里,不远处一幢幢蓝白相间的楼房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曾经这里还是茫茫沙海戈壁,如今楼房林立人来人往,一派幸福祥和的场景。这里便是古浪县集精准扶贫、生态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于一体的民生项目——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走进绿洲小镇,熟悉的歌声从远处轻轻飘来。

  一

  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就地扶贫收效甚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高深山区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2016年,古浪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开工建设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项目,规划范围以金荣路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各延伸2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容纳城镇人口2万人,辐射区人口10万人。两年多时间,绿洲小城镇项目的住房及附属工程,配套建设的教育、卫生、供热、供水等工程相继实施完毕。

  今年56岁的何玉虎,2018年秋天从横梁山区搬迁到了这里。忙活了大半辈子,何玉虎始终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以前确实没有想过,也不敢想。”何玉虎一家现在住的是一套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时尚的家具摆设,让这个家显得格外温馨。“这是我们以前的家,你们看,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何玉虎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比较着过去和现在,脸上流露着满满的幸福。如今,他不仅住上了楼房,还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党的政策好,我要努力发展增收产业,把日子过红火,争取早日奔小康。”何玉虎笑着说。

  目前,和何玉虎家一样,已经有干城、黑松驿、古丰等12个乡镇的3367户12755名贫困群众搬迁到了绿洲小城镇,在这里开启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为了让搬迁群众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在绿洲小城镇建设中,古浪县把基础教育配套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绿洲小学和古浪县第四中学。

  在绿洲小学的塑胶操场上,十几名同学你追我赶,为足球而“疯狂”着,不远处几名教师正在指导三年级的同学排练“网红”舞蹈……这些对于来自高深山区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事儿。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这在以前的学校里不敢想,现在我可以实现了。”五年级学生马俊铭踢出一脚精彩的射门后,大声说道。

  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后面,流露着满满的自信和幸福。

  绿洲小学校舍建筑面积7996.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000册,学校配备了辅助教学的图书室、美术室、舞蹈室、电子琴室、国学馆、科技馆、3D教室、滚动播放教室、心理咨询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众多功能室。教学班级全部配备“班班通”教学设备,同时设有云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电子书法教室,学生教学用计算机50台,可满足学校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据校长李成炜介绍,为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学校还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电子琴、手工制作、棋类、舞蹈、合唱等11个社团兴趣小组,并保证了学生每天在学校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让课堂教育得到无限延伸,并长期坚持开展体育、读书、科技、剪纸或乒乓球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古浪第四中学是古浪县推进教育扶贫的一大亮点,教学楼、宿舍、操场、餐厅等全部按照高标准建设,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356人,是全县唯一一所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学校。“伙食费每学期每人860元,全县收费最低。1356个孩子中有613个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免收住宿费,还有900多名学生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学期625元。家长只需承担买文具等学习资料的支出费用。”校长邸光琦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孩子们相互比较,学校不设重点班,但班班是重点,师资均衡,餐厅饭菜品种、价格完全统一,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

  “现在宿舍里有8个人,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过去,我的宿舍是间教室,睡的是大通铺,挤了22个人。”八年级(4)班学生谢光华说:“教室也大了,亮堂了。上实验课时,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操作练习。”“过去全校只有3台电脑给教师查资料用,网络也不稳定。”老师王尚权说:“现在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备课,教学手段也已实现多媒体化。”

  三

  看病贵、看病难,是贫困地区的突出难题,也是影响脱贫致富的重大问题。在绿洲小城镇建设中,古浪县充分考虑移民群众的就医看病问题,坚持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全县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深入推进县域内医联体建设为着力点,高标准建设了绿洲医院。

  绿洲医院楼高3层,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医院有职工140人,开设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职能科室、医技科室33个,开放床位136张,开设有急诊科、妇产科、外科风湿骨病、内儿科等4个病区。

  记者走进其中一间病房,宽敞明亮,空气清新,医生正在为患者韩兴山检查病情。韩兴山告诉记者,他因长期患有肺心病,每过一段时间就得住院治疗。“我2016年从横梁乡横梁村搬到了绿洲小镇,以前在山里需要住院必须去县城,一家人轮流陪护,费力又费钱。现在好了,家门口就可以住院治疗,医生都是县医院的,和去县城住院没有区别,病看好了,花费也少。”韩兴山说。

  绿洲医院目前服务绿洲小城镇和周边乡镇近15万人,是全省建于乡镇、立于农村最大的一家公立综合性医院,也是真正意义上古浪县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医院,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2018年2月开始运营,截至目前,共接诊门诊病人15000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860多人次,为群众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自运营以来,认真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设立了‘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窗口,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都可以实现,并成立了医疗救助团队,开展‘送人就医,送医上门’工作,为周边群众就医看病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医院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精准发力,推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有力促进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医院副院长李廷国说。

  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让移民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古浪县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横梁乡朱家墩村村民李闯武,2017年搬迁到了绿洲小城镇。搬下来后如何发展产业、解决吃饭问题,是摆在他眼前的头等大事。

  眼界开阔的李闯武加入了甘肃顶乐农牧有限公司。“由公司做担保,我贷款48万元,用于公司购买牛犊。还在绿洲养殖场当产业工人,负责35头责任牛的养殖,每头牛养一年的利润1000元,同时在自养的基础上可代养公司或其他无养殖能力农户的肉牛,代养费用每头牛每天0.8元,代养了99头牛,每年收入预计2.4万元,两项收入相加每年收入近6万元。”李闯武说:“现在政策这么好,照这样下去,老百姓离脱贫致富不远了。”

  同在绿洲养殖场的李春华进场工作有3个月了,在李春华看来,入股顶乐公司并在这里养牛,比四处漂泊打工要强的多,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有了固定的收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