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一版

寻访凉州武庙

 2019/04/22/ 20:51 来源:武威日报

武庙外围墙

  本报记者 李萍

  在武威,提起文庙,人人皆知;说到武庙,鲜为人知。殊不知,文庙与武庙相隔不远,相对而立,相映成辉。

  关于武庙,《武威市文物志》这样记载:武庙,位于城区东南隅,占地3200平方米。东邻武威第十中学,南临新青年巷,西傍居民区,北靠民乐巷,其创建年代不可考。据这里出土的《武庙重修碑记》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振武将军孙思克率众修葺,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此维修。

  近日,记者按事先了解的位置,在武威城区崇文街中段,找到了这座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建筑。站在大门前,记者仔细观察,除了崇文街90号的门牌,其大门口再没有任何标识,这也许是许多人不知道武威有一座武庙的原因。

  踱步院中,寻找历史,记者看到位于正北方向的武庙大殿如《武威市文物志》所记载一样,早已不复存在。东西10间廊房,虽历经风吹雨打和岁月侵蚀,保存基本完好。从建筑风格和结构看,武庙坐北向南,房屋系砖木结构,屋顶呈单檐硬山顶,建筑宏伟,古朴大方,与坐落在不远处的文庙东西相望。

  一位李姓男子称,目前这块地方由他管理使用。刚搬到这里时,他还不知武庙是文物保护点,具体有什么历史。是哪个年代建造,他更是一无所知。好在他只是把这里作为库房存放东西,除了修缮个别破败的角角落落和门窗外,其他地方都未曾进行过拆除和修建。他告诉记者:“6年前,这里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从文物单位了解了武庙的历史和价值所在,尽己所能对现存建筑进行细心保护。”

  武庙并非真正被城市的喧嚣湮没。今年82岁的陈有才,他家和武庙仅仅一墙之隔,曾和同代人亲眼见证过武庙的辉煌。据他回忆,武庙大殿没拆之前,殿里供奉着霍去病等一些将军的塑像,他们还常常趁天黑溜进大殿,跪拜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的塑像。大约在1978年,武庙大殿被拆,只剩东西两排廊房,距大殿不远处的空地,成了部队的练兵场。再后来,部队撤走,武庙先后被企业、个人占用,往日的神秘和热闹景象也消失了。

  《武威史话》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出陇西,过焉支山(今张掖山丹境内),大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东部,并获匈奴的祭天金人。为纪念这一战役的胜利,汉武帝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武威”,意即“武功和军威的显示之地!”霍去病再次出兵祁连,河西地区归属于汉朝版图,并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河西四郡。为纪念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武威当地修建了武庙,这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纪念这段历史的古建筑。

  “武庙不仅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处纪念汉武帝武功和军威的文物建筑,更是历史上众多学子考取武状元时,经常前去祭拜之地。”提及武庙,我市考古专家孙寿岭、党寿山及长期关注武庙现状的文博专家黎大祥等人介绍,武威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武进士。另外,武庙当时供奉有霍去病将军的塑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忠臣良将多出自凉州”。尤其在明、清时期,武庙在西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影响极大。其时,武庙的精美建筑能够与“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相媲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