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日报  >  二版

大山里飞出“致富鸽”

 2019/01/10/ 18:09 来源:武威日报

  大山里飞出“致富鸽”

  本报通讯员康建明

  隆冬时节,位于古浪县十八里堡乡赵家庄村的苍松山鸽繁育基地内,数千只毛色鲜亮,神态俏丽的鸽子“咕咕”地叫着。“养殖基地是2018年10月份新建的,总面积5000平方米,第一批引进了2400对白羽王种鸽,经过繁育孵化,现在又增加了800多只乳鸽,这些是我们的致富鸽。”基地负责人雷金祥说。

  为推动新型产业发展,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子,十八里堡乡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思路,由雷金祥创办的锦跃农牧专业合作社带头,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肉鸽产业。

  肉鸽又叫菜鸽、地鸽,这种鸽子的特点是体型大、长得快,生长25天的乳鸽就可以上市。

  在鸽舍里,两个年轻的身影正忙碌着,他们是雷金祥的两个儿子,23岁的哥哥雷宝和21岁的弟弟雷锋。兄弟俩和父亲两年前开始养鸽子,最开始只有几十只,为了养好鸽子,他们到金昌等地的鸽场考察学习,回来后自己再思考探索,技术和经验越来越成熟,鸽场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我们除了考察学习,向经验丰富的养鸽人请教,还通过网络了解养鸽子的新技术、新方法。别看我俩年轻,可养鸽子也算是老手了。”雷宝笑着说。

  偌大的鸽舍内,每个鸽笼里都是一对公母搭配的鸽子,有的鸽子刚产蛋,有的刚破壳,还有已经孵化出的小鸽子。据雷宝介绍,“白羽王”成熟早,6至8个月的幼鸽就可以繁殖后代,繁殖率也高。鸽子抗病能力强,不易生病,适应性广,养殖成本较低,一对肉鸽每天的饲养成本在0.2-0.3元。山里冬天气温较低,为了满足鸽子孵化所需的温度条件,雷金祥在鸽舍里升了炉火,插上电暖,让鸽子们“温暖过冬”。

  为鼓励带动贫困户,十八里堡乡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将县上扶持资金19.6万元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注入专业合作社,同时吸纳15名贫困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日均工资80元。村上还用集体经济积累给予贫困户每对种鸽20元的补助,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屠宰、加工、销售等服务,鼓励群众进行散养。贫困户的2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也入股专业合作社,每年的分红不低于10%,入股贫困户40多户。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